楼市刮起“热风”!本月两件事酷似2014年,购房者别“中暑“

搜狐焦点温州站 2019-07-20 16:45:2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正所谓“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半个月之前,人们还沉浸在楼市“小阳春”的躁动之中,进入7月份之后,马上就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气氛。

数据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在二线城市的新增土储占比达到49%,热点二线城市卖地收入近3000亿,创2年内较高纪录。100%以上的溢价率,100轮以上的竞价重出江湖。

彼时的楼市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然而,据CRIC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36城经营性土地供应总建筑面积为21814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1%。全国336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1914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8%,同比也下降2%,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数据,都是年内首次下跌。

供应与成交双双下降,仿佛是一夜之间,市场气氛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很明显,7月下旬的楼市,步入盛夏之后,刮起了“夏天的热风”,搅动着粘稠的空气,似乎预示房地产市场的“天气”要变了。

本月有两件事,最能说明问题。

排名前列,房贷利率拐头向上。

据报道,合肥多家银行再次上调首套房贷利率,基本保持在上浮20-30%。5月下旬,青岛部分银行上浮比例集体恢复到春节前后的高点。

洛阳大部分银行都在执行首套上浮30%,二套房上浮40%的高利率。广州首套及二套房利率都在上调,工行、建行、农行都维持在上浮15%的幅度。

这是年内房贷利率“5连降”之后,首次出现拐头上浮,颇具信号意义。

众所周知,房贷利率决定了购房者的资本成本,一旦买房时的上浮和折扣的利率确定,未来不管基准利率如何浮动,这部分上浮的幅度一直存在,一套百万市值的房子,利率幅度如果差别高达20%,月供30年的利息也千差万别。

因此,按揭利率的变化,一向被视为楼市的“风向标”。

第二,近期楼市频频打“预防针”。

何为“预防针”?在苗头尚未形成蔓延的前提下,调控发出明确信号,让拿地过于激进的房企、炒房客们有所忌惮,让刚需们有心理准备。

《经济日报》近日指出:展望下半年楼市,大致能够用“稳”“严”“紧”三个字进行概括。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将得到进一步落实。既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又避免大起大落。

7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指出,热点城市不再公布房价,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紧,楼市调控已超出预期。

此外,《经济参考报》也在近日报道称,下半年政策仍将以稳为主,但房地产市场面临进一步规模调整,同时应当警惕部分三四线出现新的库存风险。

看到这些观点,不管是再乐观的购房者,想必也会感受到“夏天吹来的风”吧。

事实上,这两件事,和2014年非常相似。

首先,2014下半年开始,房贷利率也开始持续上升。

2014年2月,全国近4成银行上浮房贷利率,超1成银行停止二套房贷,与现在如出一辙,受此影响,房价同比增速自2013年11月的9.1%持续下滑,到2014年9月达到-1.1%。

华泰证券地产团队负责人陈慎此前发布研报指出,回溯历史数据,房贷利率与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利率上升速度越快,房子就越难卖。

其次,彼时调控发出的信号,与现在也非常相似。

房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曾经发布过一个报告,总结了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度过居民住房普遍短缺、企业拿地开发就能赚钱的时代后,开始进入居民理性消费、企业理性开发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时代。

商品房量价均呈现同比下降、调控告别“一刀切”,“因城施策”的雏形初现,从民生和长效机制两个角度入手,可以说,2014年发出的“信号”,与当下楼市所经历的几乎一致。

对购房者而言,要记得在盛夏“吹热风”,小心别“中暑”。

闷热的楼市吹一股风,既不能完全的“冷下来”,也不能继续的“燥热”下去,这是前提。

购房者既不能冲动置业,也不能坐视不管,否则就很容易迷失在这个夏天,假如无视本月发生的这两件事,非要冲进楼市里押注买房,顶着房贷利率上升、库存增加、调控加码的压力去炒房,认为今年会重复2016-2018年的行情,那就极有可能“站在山岗”,最终忍受不了闷热的天气而“中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