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温州规划的2017!

温州房产圈 2018-03-05 13:51: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17年,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下同心、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局荣获全市“大拆大整” “大建大美”专项工作特别奖。

2017年,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下同心、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局荣获全市“大拆大整” “大建大美”专项工作特别奖。“大建大美”年度重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成果获得国务院批准,“大建大美”规划思路研究和瓯江两岸总体城市设计研究、温瑞塘河沿线综合开发规划研究等“两线三片”规划研究课题,有效服务了市委市政府决策,“大建大美”年度规划编制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完成了120个规划、10个基础测绘项目,办理了6840件审批件。

市区“大建大美”规划思路研究

“大拆大整”为温州拆出了发展新空间,如何用好这个空间,实现城市发展华丽转身,正是我们把这个研究课题作为年度亮点项目来做的目的所在。

从2016年底开始,反反复复与各区、各部门沟通协调,上上下下很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历时半年,提出了“加强四个统筹、谋划五个重点”的“大建大美”思路。主要研究成果最后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大建大美”行动的实施意见,指导市区开展“大建大美”工作。建议加快建设的“两线三片”5个市级重点区域,被市委市政府作为推进“大建大美”的五大标杆来打造。

最近,省建设厅要求我市以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归纳总结规划如何引领“大建大美”的经验,为全省“三改一拆”提供温州经验。

温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

组织专家分赴各地指导,建立规划编制交流平台,抢时间、抓进度,及时完成了115个规划的编制任务,并率先一次性全部通过了省级备案,其中有9个规划被评为省级优秀。

市局领导赴洞头区鹿西乡现场指导工作

组织专家搭建交流平台

我们按照“一镇一特色”的要求,指导各地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坚决走差异化道路,放大特色,塑造独特风格,努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典范乡镇。

苍南莒溪特色水街风貌

泰顺竹里特色畲乡风貌

在规划完成后,又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规划“回头看”。这项工作受到了省里的肯定,我市因此顺利通过了省级整治规划“回头看”。二是在全省率先完成各城镇整治项目的方案设计,共有1987个项目。三是在全省率先完成驻镇规划师在乡镇的全覆盖,补足基层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的短板。

文成县公阳乡整治前

文成县公阳乡整治后

瑞安市林川镇整治前

瑞安市林川镇整治后

东部综合枢纽战略研究

为了落实城市“东拓”,研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东侧铁路通道的主客站选址,以及其与机场的整合布局,目的是打造成综合枢纽,形成温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门户,促进城市东部中心加快形成,推动城市由沿江向滨海发展。

本课题较大的难点在于枢纽功能复杂,涉及航空港、高铁站、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个系统,而且现状条件约束很大,比如时速350公里的沿海高铁怎样引入温州,高铁站与机场采用什么模式连接,枢纽内外交通怎样衔接,都是需要大量研究才能破解的难题。

6月7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该研究课题推荐的机场西设站方案,并认可了枢纽定位、核心商务区范围等研究成果。

加快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

近年来,中央特别强调城市设计工作,为此,我局结合“大建大美”工作,开始推进“两线三片”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工作。2017年共启动20个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其中完成了15个。在编制过程中,积极探索编制方法改革,制订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导则,提升设计的质量。

滨江商务区、状蒲沿江片、黄石山北片,这3项城市设计都是“大建大美”重点区域瓯江沿线区块的项目。它们强调以人为本,依托城市绿地系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将市民生活引入公共空间,塑造开放的、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激活瓯江南岸这几个发展区块;强调滨水界面,将瓯江路打造成为城市最主要的滨水景观道路,体现滨江城市特色。

目前,这些城市设计成果或中间成果,已在片区具体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中发挥指导作用,比如杨府山老港区、滨江商务区绿廊、瓯江路东段道路景观设计。

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而当前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建形势严峻,街区内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声音强烈。为此,我们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鹿城区政府,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已由市政府上报省政府。

完善名城保护规划,通过专家审查

重点衔接历史街区实施策略

二、编制了全部4个历史文化街区的房屋外观通用设计图集和历史环境要素图集,指导街区内的房屋更新外观,以延续历史文化街区风貌。

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工作

三、制定了《温州市历史建筑评估标准》,并在第二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录遴选中进行了实际操作检验,现已上报市政府要求公布,作为今后我市历史建筑认定和分级的评估工具。

完成历史文化街区房屋外观通用设计图集并开展试验

实现市区“多规合一”

这是我市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载体,是为了解决各类规划“打架”的问题。

涉及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海洋、林业、住建等7个部门的8类规划,各部门规划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内容相互矛盾,共存在1万多个差异图斑,涉及用地面积约192平方公里。统一这些差异,协调这些矛盾,难度很大。

经过相关部门两年的共同努力,主要亮点成效有三个方面:

一、通过统一技术标准、规划编制、专题协调、市政府研究,基本消除了多规之间的差异图斑,完成了《温州市区“多规合一”协调规划》,就是“多规合一”总图,真正实现“多规一张图”。

二、搭建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并开始试运行,实现“多规”信息融合、差异分析和成果输出。

三、划定了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初步建立“三区四线”空间管制体系。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线已上报省里,生态保护红线已上报环保部。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全面落实了省、市的规定动作,并自行推出11项改革措施,实现所有27个审批事项、1个征收事项和4个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跑一次”,其中9个事项“零跑”、4个事项“即办”、1个事项“预约上门服务”、所有事项都可网上申报。全年“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数达到6840件,其中通过网上受理6249件。

继续推进审批提速。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流程等途径,确保了全年审批承诺件全部提前办结,据市、区审批中心网统计,平均每件只用1.95天,实际提速率超过60%。审批时限远远短于法定时限,全省最短。

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制作了审批和服务事项的服务指南,并动态及时更新。该指南被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作为全市的范本。办理的“温州肯恩大学田径及地下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案”,被省建设厅评为十佳行政许可案卷。

建设三维虚拟城市平台

建设这个项目,目的是实现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决策、展示从二维转向三维,抽象转向形象,也就是为规划工作者提供模拟实验空间,为普通群众提供更直观、更形象的规划展示。

这个项目分为网页版、单机版和移动端使用。其中移动端的使用,目前在全国处于前列。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更新

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更新:

一、完成了市区215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基础地形图及地名地址数据的全面更新,基本覆盖建成区。

二、以省市共建的方式,采购全市域优于0.5米航天遥感影像。现已完成全部12000平方公里的数据采集工作,启动数据处理工作。

三、提前于10月份完成了“天地图•温州”相关数据的融合任务,已经在“天地图”上得到应用。

四、关于地理国情监测,2016年度的建成区范围以及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监测成果,于6月20日通过了省测绘质监站验收,建成区监测成果已由市政府公布。2017年度的地理国情监测,已于8月23日签订合同,全面启动。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我市首次实现了市区建成区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每季度一更新,全市域高分辨率影像每年一更新,地理国情每年监测。

来源:温州规划局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