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的建筑 丨人间指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建筑的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类困住,是要让人的身心获得自由。疫情让我们体会到,困在混凝土盒子里,人的身体和精神会承受怎样的压力,因而变得虚弱。五感的建筑是让人的身体获得自由、精神获得解放的建筑。为此,我试图调动人类所有的感官。不同于形态优先、视觉至上的20世纪的建筑设计,我想做的是诉诸于所有感官的建筑。我想,这也许是建筑能给疫情后的人类带来的慰藉——隈研吾
隈研吾:1954年生,1990年创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历任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教授,现任东京大学特聘教授兼名誉教授,推进中的设计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隈研吾提倡在建筑中开辟自然、技术与人的新型关系,著有《点·线·面》《隈研吾谈建筑》《负建筑》《自然的建筑》《小建筑》等。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体验式展览《五感的建筑》即将于7月22日至10月30日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启幕。作为本年度“嘉德艺术展”重要展览项目之一,嘉德艺术中心与隈研吾先生及其设计事务所紧密合作,以这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全新提出的“五感的建筑”观念为脉络,深度阐释其对后疫情时代,未来建筑设计方向的定义与思索——即“建筑应诉诸人的所有感官,给人的内心带来慰藉”。
茶室景观装置《竹曲》
入口装置《竹涧》
织部茶室
展览中诸多作品解说阐述皆为隈研吾本人亲自执笔,其书法作品和“角川武藏野博物馆及建构材料演绎的数字多媒体作品”为首次公开展出,以木、竹营造构建的大型茶室互动装置“冥想庭院”为本展专门设计,7段诠释不同属性建筑的音乐作品由隈研吾和东京艺术大学团队共同创作,将一路伴随展览的进程随空间变幻演绎。
本次展览将涵盖5个展览单元,分别为 :模型、装置、多媒体、音乐和文献。打造以隈研吾重要建筑设计模型及手稿、空间装置、数字多媒体、材料、实验音乐、文献叙事为一体的建筑艺术魅力体验空间。并以“视·听·触·嗅·味”一系列多元感官印记为线索,启动与建筑场域的连接、互感与对话,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注解,为人们带来后疫情时代的精神疗愈。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Takeshi Yamagishi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Takeshi Yamagishi
模型单元将由隈研吾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项目模型和材料装置构成,包括日本国立竞技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邓迪博物馆、虫冢、村上春树图书馆、马赛当代艺术中心等共37件作品,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观览隈研吾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思路,包括其对诸多独特材料的探索和应用。装置单元由入口的大型隧道装置和展厅内部的茶室景观装置组成,观众可以深度参与作品其中,在了解隈研吾建筑结构视觉魅力的同时,感受其对光影充满诗意的营造与运用。
多媒体单元将通过多媒体设备,由角川武藏野博物馆为开篇,倾情演绎隈研吾建筑设计中的一系列元素,包括他对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照。音乐单元所有的音乐均由隈研吾与东京艺术大学团队为此次展览全新创作而成,包括声音采集与实验性音乐,分为7个段落,将从入口装置开始,一路伴随展览全程,根据展览内容的变换进行切换。文献单元则以一件极具隈研吾建筑特色的结构性装置作为展示空间,除了将展示一系列建筑设计手稿外,其众多未曾公开的工作与生活记录视频、建筑项目图像以及其书道作品等更为细腻、深入的内容将予以呈现。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Eiichi Kano
巴特罗之家 室内改造项目@imagensubliminal
Tokorozawa Sakura Town Kadokawa
长城脚下公社 - 竹屋 ©Satoshi Asakawa
文 康荦
编辑TsaoYu
高亭宇:“大道飞人”成长记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隋文静&韩聪:世间最好的友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狐主任”张辰亮:带火中国“博物热”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元宇宙: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宋慰祖:向政府建言 为百姓解忧
文章转载自:北京青年周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