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香港,该记住这个品牌了

搜狐焦点温州站 2021-08-24 14:10:4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绿地香港,该记住这个品牌了

绿地和绿地香港,不是一样的么,绿地香港不就是绿地旗下的么

确实如此

某种程度上,绿地香港就是绿地的

当年的盛高被收购后就属于绿地的一部分,而在2013年独立在香港上市,所以在名字上统一对外输出绿地香港

项目名几乎也都被直接叫为绿地***

很多时候我对这个品牌的认知也只停留在这个层面

但意外就意外在这个地方,当真的了解之后真相很出乎意料

给我一点时间,我试着给大家一个答案,一个2021年我们必须要独立承认的一个地产品牌

01

改变的源头是因为一个项目,在苏州的绿地琥珀半岛

当初我去看项目完全是因为苏州真有好房的极力邀请,我排名前列反应是迟疑:绿地的项目?

但是他们反复地表达一个信念:这个绿地不太一样,真的不一样

说多了之后也就产生了好奇

到了之后较大的意外就来自于,这个叫绿地的项目,是典型的靠品质赢得市场的一个项目

可以提供几个细节

项目内部有一个接近3000平米的会所配套,按照道理来说会所配套常规做就好了,但是在琥珀半岛身上,他用了非常大胆的一个举措

直接把会所放在入口排名前列节点的同时

用八根柱子直接把会所悬空

让室内外的视野通透起来的同时,这样让建筑仿佛浮起来一般成为了项目的精神堡垒

建筑本身用上了铝板元素并且呈现出弧线鳞片,搭配上灯光效果,呈现出强烈的建筑美学

并且搭配内外部的绿化和硬质水景,项目入口一个小节点呈现出强烈的仪式感

不仅样板段如此,项目单侧临着太湖,临湖侧做了一个超级夸张的转角阳台

不论是这个转角阳台的尺度,还是阳台和内部动区之间的空间关系,几乎可以说把景观资源用到了优质

并且非景观面的户型空间也做的很棒,这个147平米的四房户型可以说是今年较佳

不论是动区的横厅+厨房的动线规划,还是横跨客厅和次卧的大阳台还是单纯主卧的规划,都是不可多得的无硬伤的户型规划

所以各位来看,不论是展示面还是景观面还是常规侧,一看就是认真做的一个项目

并且这样的项目也引起了市场的共振

在整个太湖新城板块一经面世就快速的去化,有口皆碑可能是这个项目的较大标签

当然虽然很是意外,但是我的排名前列反应可能还是:这是一个个案,一个依赖个人意志产生的个案项目

但是当我和操盘手聊的时候,操盘手很认真的和我说:这不是个案,这是体系化下出现的产品

在绿地香港体系内,对待产品似乎是有血统的

在琥珀半岛的身上,你似乎可以看到绿地太湖朗峯的痕迹 

一样的建筑美学,一样的悬空会所,景观里一样的白鹭元素

是的,一个靠品质取胜的项目在绿地香港体系内不是个案,也不是排名前列次发生,而且还有着传承和放大

琥珀半岛传承了一部分朗峯的元素,未来还会继续传承,在无锡马山安兰诺雅会做建筑美学的会所

而且白鹭元素得到更加优质的放大

直接融入建筑本身,立面上的铝板鳞片反而更像是鸟翅膀的羽毛,熠熠生辉

毫无疑问,在绿地香港的体系内,有一套做高规格产品的标准,而且有迭代有升级也有传承,并且有自己的节奏能够把这样的标准一直沉淀下来

在绿地体系内有这么一个分支能够这么做产品,应该还算是比较困惑的事情

但更加奇怪的是,为什么绿地香港要这么做

做一个大家熟悉的那个绿地不好么,为什么要在这样的体系内做一件那么痛苦的事情

这是我今天聊的重点

02

写到这里,可能你觉得我要开始写什么匠心情怀这种感性的东西了

其实恰恰相反,绿地香港能够杀出来做品质,其实是:被逼的

还是用琥珀半岛作为例子,各位可曾知道当初拿地的背景

太湖新城和苏州其他的板块一样,拿地的开始就意味着激烈的竞争

小板块内有一个外号:十三太保

和琥珀半岛一同面世的有十三个项目,而且资质属性几乎差不多,地段的同质化竞争几乎没办法避免

而且更痛苦的是,所有地块中,绿地香港的拿地成本是最贵的

这毫无疑问就是雪上加霜,也就意味着未来在成本和价格上绿地这个项目将没有任何优势

好,写到这里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是操盘手,会怎么对这块地

几乎没有太多的选择

区域资源大家都差不多,单价不可能比别人更便宜,想要做小户型控制总价的时候,发现竞争对手早就这么做了

也在这样的氛围下,操盘手几乎是咬碎钢牙的对集团说:给个机会,我们做较好的产品

就在这一腔孤勇下,项目果断的迈出排名前列步:不做高低配

项目不做低密度的联排类产品,只做多层加一点点叠加产品

这个决定意味着他放弃了地块内单价较高的产品形态,但也意味着用地指标可以用足之后,项目的空间可以做到较大

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建筑单体不再需要进深来吃容积率,可以把开间拉到较大

户型上的大开间通透式的感觉,会所可以在入口这么肆无忌惮的摆放,都有这个因素

而且包括之前说的转角阳台的这个户型

他的开间可以拉的更开更放肆

后面在立面上,在材质上,在景观绿化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空间可以发挥

核心还是当初逼到无奈之后放弃高低配模式之后争取到的规划空间

没想到的是,面世之后的市场反馈意外的好,一下子跳脱出和周围的竞争,也实现了项目溢价

而且在客户端引起了强烈的共振

在后期的客户调研他们都表达出了一个诉求:他们的居住需求得到了满足

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或者说为什么之前的居住需求他们会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思考下高低配产品的特质是什么

毫无疑问社区因为别墅的存在整体会更加的密,而且更多的绿化被划为私有之后没有什么公共空间

而绿地香港放弃了那些高利润的别墅产品换来的是

室内比较通透明亮的生活环境,室外可以有大面块的社交空间

还有这些可以代表着身份地位的门头

这些元素的存在,让客户感觉:我的需求被得到满足

当这些元素越来越多的沉淀下来之后,发现这样的产品可以被市场认可

绿地香港有了一个判断,客户需要的与其说是某一些硬件,不如说是一个感觉,一个:酒店+式的居住感觉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有酒店那种仪式感

——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像酒店一样有会所有配套非常方便和人性化

——我希望我的社区可以像酒店一样高颜值很好看

当这个感觉在客户端产生强烈的需求,当这个感觉在绿地香港体系内被沉淀下来并且抓住之后,整个公司内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贯穿着这样的逻辑

03

也就是在这样的习惯下,但凡绿地香港拿出来的项目,都在围绕着酒店+居住理念下充斥着各种的不妥协

比如酒店落客岛模式

几乎绿地香港的每一个项目都有这样的元素

在入口外侧更多的规划出这样的落客动线,不论刮风下雨都可以更好的出行和归家

比如大户型的结构无柱处理

无锡西水东项目的最后一期,整体的室内做了结构无柱化处理

保证了室内整体空间的完整,可以更加通透

配上共建化的落地玻璃的模式,整体的室内感觉可以完全的做到类办公室的“空旷感”

比如红线退让的态度

义乌朝阳门项目的沿街外摆做了更多的红线退让

使得项目外部规划出了一条风情步行街让社区有了更多可以漫步的空间

再比如会所下沉

这件事在琥珀半岛里出现过,后面的马山安兰诺雅项目也同样如此

下沉式的会所天然面积就会更大,而且因为下沉结合室内外,规划出别有洞天的配套体验

当然各位可能也能感受到所有建筑都配得上酒店式的建筑美学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绿地香港在坚持的地方,这家企业还是保持着港资的审美标准,几乎所有建筑都是如此

当然,以上这些都还是起步,最夸张的还要数苏州的绿地太湖朗峯这个项目

之所以叫酒店+生活模式,而朗峯最夸张的一点就在于

项目本身真的有一个高规格大体量的酒店商业体,体量超过10万方

而对于朗峯住宅而言,整个建筑规划上你可以看到

有多条动线让酒店+配套可以紧密的围绕在住宅外部

换句话来说对于住宅而言,他拥有了一个超级强势的配套,而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店级的配套

未来朗峯的业主都可以因为这个酒店的存在享受到各项权益,每天都可以过上酒店式的生活

这个理念早已在义乌朝阳门上落地应用,朝阳门严格意义上算是一个城市更新的项目

但是同样的,城市在更新的同时,唤醒的业态也同样辐射到住宅区,带来更好的生活

这就是绿地香港呈现的项目状态,交付酒店级产品以及酒店式生活理念

这些都不是口号式的宣发,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硬件的沉淀

好了,是不是有点意外

说真的,我是挺意外的,没想到绿地香港能够有这样的坚持,并且有这样的态度

绿地集团长期以来给人的感受是造地标、城际空间站、综合体、速度快,而产品体系诸如海珀系、新里系、香树花城,在市场上也有一定认知度

在这样的生态里,绿地香港还能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思考、尝试,找到新的突破口,在住宅产品序列里把“精品”做成自己独特标签

所以我花了挺长的时间去看每一个绿地香港的项目,似乎都是如此

特殊体质模式让绿地香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低调不太对外安利,之所以被我知道也是因为今年将迎来全线的产品交付,所有的生活场景都能够得到兑现

我们来复盘整个体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意外:

一开始团队在面对一个高竞争市场的时候选择了不妥协,这个习惯为未来整个绿地香港的产品力打下了根基;

当初被逼无奈选择了高举高打,没想到意外的点燃了市场的热情;

而团队很好的记住了当初的肌肉反应,没有自傲而是选择把这些产品沉淀下来并且迭代升级;

产品滚雪球之后反向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得到集团的支持从而快速的落位,终于夯实了酒店+的居住模式;

而如今,这样的产品线已经贯穿绿地香港的每一个细节,并且越来越完善

这是这条产品线的生命力,也是绿地香港的生命力

04

最后给大家看两张图,叫之前和之后,是在一个地方前后拍的两张照片

是不是有点感慨

其实在房企内部,因为项目太多,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对一片土地的改变是巨大的,也是永久的

每一寸的投入,都是对这个城市的承诺,都是对每一个业主的承诺

每一点点的坚持,都不会被时间忘记,而且会日渐放大,这就是一个房企留下的痕迹

这件事很多时候都被我们忘记了,如今在绿地香港体系内开始被唤醒

一个被逼出来的品牌,值得未来再多逼几次

文章来自:真叫卢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