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增贷款1.21万亿:企业短期贷款减少,住户部门贷款回暖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上月出现超季节性回落后,11月融资需求出现回暖,但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略逊于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596亿元,但相比10月6152亿元的新增规模,出现回暖。
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强劲,占到了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六成,企业短期贷款则出现了减少;住户部门贷款告别了10月的负增长,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也较10月出现回暖。
具体来说,分部门看,11月住户贷款增加26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8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6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4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99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1月召开了年内第三次信贷形势座谈会,提出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发挥“头雁”作用,主动靠前发力;稳地产进入更务实阶段,“金融16条”出台,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三箭齐发”,各银行积极与重点房企批量签订意向性大额授信;此外,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释放5000亿元长期资金支持信贷发力稳增长,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在降准拉动、低基数效应和基建、制造业、地产等重点领域发力下,对公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仍维持较高景气度。票据融资增加1549亿元,较上月小幅回落。11月底1月期转贴现利率明显走低,但未像10月底再现“零利率”,也反映出本月信贷投放情况平稳,明显好于10月。
社融增速则连续两个月回落,新增社融规模也略低于市场预期。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109亿元,但较10月的9079亿元回暖明显;增速方面,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上月末再下降0.3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除表内贷款的支撑外,政府债是11月社融增长的主要贡献项目,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则回暖,而表外融资没有延续此前的回暖表现,委托贷款再度出现减少,信托贷款的减少规模也较10月出现增加。
具体来说,1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157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648亿元,同比多减51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8亿元,同比多减12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65亿元,同比少减18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90亿元,同比多增57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96亿元,同比少341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520亿元,同比少163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少506亿元。
在信贷回暖的带动下,M2增速也较上月回升,M1同比增速也出现放缓。
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7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末低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反复和预期不稳对宽信用形成持续扰动,需要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力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并带动信贷和社融平稳扩张。11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地产支持政策的全方位发力、各项重要会议的积极定调,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加快落地,市场预期快速扭转,有助于在外需回落背景下支撑内需有效修复。后续,在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活力等方面或仍有诸多政策出台,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结构性政策支持领域的信用扩张,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温彬表示。
文章转载自:澎湃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