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S1线为什么这么冷清?

搜狐焦点温州站 2019-09-15 15:23:4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我是个喜欢轨道交通的人,出差从来都是动车优先,再挤也喜欢乘地铁。 所以当温州S1线投用后,成了我的心头好。不住在站点边上的我,无论去西边的动车南站还是东边的奥体游泳馆,都是打车到附近的站点,再乘坐S1线过去。 跟大城市脚踩脚的地铁不一样,温州的S1线是贵宾待遇,运营半年多来,虽然只投用了四节车厢,但

我是个喜欢轨道交通的人,出差从来都是动车优先,再挤也喜欢乘地铁。

所以当温州S1线投用后,成了我的心头好。不住在站点边上的我,无论去西边的动车南站还是东边的奥体游泳馆,都是打车到附近的站点,再乘坐S1线过去。

跟大城市脚踩脚的地铁不一样,温州的S1线是贵宾待遇,运营半年多来,虽然只投用了四节车厢,但乘客仍然都有人均三个以上的位置。进入站厅,你会发现乘客没有工作人员多,也没有售票机多,也没有闸机口多。

也许是太闲了,所以你也会感觉到安检比大城市地铁要严格不少。

在专项的全国地铁人流量排名,倒数排名前列的温州几乎是每日一万的客流量,而温州目前的运营里程实则已经超过了乌鲁木齐和厦门,四节车厢一次载客容量就可达1328人。

以至于我生出了悲悯之心:如果我这样的人,都不带头去坐,温州轨道公司会不会倒闭?后续的线路会不会不敢建设了?

温州是成为中国大陆第33个、浙江省第3个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这名次与温州的经济地位也比较相符。温州也是浙江第二大的人口大市,内外交通一直是短板。按理说,建设轨道交通也是水到渠成。

可是率先投用的S1线为什么这么冷清呢?

你可能会说S1线在郊区啊。

是的,在温州轨道交通的规划里,S线的定位是区域组团间的交通,M线才是城区通勤的路线。所以S1没有经过温州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只有两个站点处于鹿城区的边缘。

但它实际上也直达了龙湾瓯海的中心城区,只能说两个区的人气还是太差,住宅区建起来了,写字楼立起来了,但是你会发现街上人流、车流依旧稀疏。从这个意义上说,龙湾、瓯海也是温州的郊区。

处于郊区的S1线,沿途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其他城市地铁出来一般是商场、写字楼,S1线大部分站点出来就是马路,甚至荒郊野地。少有在炒的TOD概念(轨道上盖物业),是瑶溪那边的浙南科技城站,六大开发商联手吆喝,投用也是两年后的事情。

所以除了高铁站,奥体中心站等少数站点,人们基本上不知道乘坐S1线能去干嘛?出来转公交吗?公交衔接得又很少。

对此,官方曾经发布了一份S1线的出行游玩指南

温州S1出行指南!跟着这份攻略走,吃吃逛逛根本停不下来

不看还好,一看你内心会难以抑制那种凄凉,李清照跃然纸上。

比如排名前列桐岭站,官方推荐的排名前列个游玩点是潘桥绕城高速收费站。这是乘坐S1去参观高速口呢,还是叫辆出租车上高速呢?推荐的第二个点是走路要15分钟的兰里花园,实际上就是个大些的农家乐。大众点评上一查,还停业了。

紧接着就是潘桥站,官方推荐了潘桥物流园。这是叫货车司机乘坐S1线上班,还是叫市民去搬货赚外快?推荐的第二个点看上去是个风景区——岷岗,不过叫你换乘58路公交车才能过去。这是什么骚操作?

接下来的站点游玩都是这样的骚推荐。

要么推荐跟S1线八竿子打不着的白鹿洲公园,南塘街,要么推荐你去物流园区、汽配市场、粮食市场,甚至月乐西街这种乡村结合部都在推荐之列。文章最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马街、江心屿也成了S1线的推荐风景线。

引用官方配图:S1线龙霞路站点推荐游玩点——月乐西街

看了这些,你能想象这篇官方文章的作者是怎么围绕S1线吃吃逛逛停不下来的吗?

我估计他一天都在吃土。

造成这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有关部门没有提前规划,同步建设。

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就是温州动车站,投用十年了,周围配套还没成形,瓯海区去年才提出要建高铁新城。

同理,瓯海大道、温瑞大道这样的温州标志性道路,十几年来也没有沿线的系统规划建设,使得道路只是道路,车流还是车流,并没有转化成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今年S1线附近陆续续放出了一些地块,不知道十年后能不能形成气候。

图:读者 建业传媒缪维段 摄

当然也不否认客观因素的存在,影响S1线客流和沿线开发的金温铁路。

金温铁路最近几年,尤其是东侧货运段,对温州的贡献已经远远小于它对温州城市建设的伤害。

本来把它废了,直接改制成S1线是较佳方案,但是温州也扭不过铁路总公司这样的胳膊,S1线只能挨着走,成本大幅增加不说,北侧被金温铁路横亘,导致北侧主城区的人口过来乘坐S1线需要大量的绕行。

一个模糊的好信息是,今年年底乐清湾铁路货运支线建成,火车站以东的金温铁路就列入拆迁日程了。怎么拆,拆多久,还不知晓,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掉链子。

短期内能助推S1线流量的,只有即将要投用的东段,机场站预计会是个跟高铁站媲美的人流大站,在衔接设计上也会比高铁站高级不少。至于通往灵昆的那几站,不出意外也是吃土的节奏。

公共交通也是年轻人主流的交通方式。一个经常去杭州的朋友跟我说,在杭州地铁上满是青涩的脸盘,能感受到杭州的活力。他觉得在杭州地铁上的温州年轻人,比在温州S1上的温州年轻人还多。

这话或许有一定道理,S1线的客流较高峰还停留在今年的春节时期,暴涨三到四倍。大量返乡的年轻人是当时增量的主力军。

总之,S1线的冷清,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乏力,甚至受制于温州的整体氛围,我们要反思改进的地方很多。

纵然如此,S1线的设计初衷是服务于城市组团的交通,它好比当年的瓯海大道,大幅拉近了龙湾、瓯海、鹿城三区的距离感,使得瓯海、龙湾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城区向心力。这个意义是不能抹杀的。

车流,人流,就业,置业,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有机体,交通先行的好棋下烂了,就会重蹈瓯海大道、温瑞大道的覆辙,让道路只是成为狭隘的道路。

轨道交通的效益,本来重点也不在于车票的收入,而在于对土地价值、城市形象的提升。基于此,我们仍然要督促S2线的建成,以及S3、M线的开建,因为它们迟到好多年了。

来源:温州金融大叔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