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房地产泡沫正向温州发货!数据告诉你,还有多少距离……

搜狐焦点温州站 2021-04-21 09:25:3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7年10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住户部门杠杆率低于10%时,该国的债务增加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住户部门杠杆率高于30%时,该国中期经济增长将会受到影响;而当住户部门杠杆率超过65%时,将会影响到金融稳定。

近段时间,身边许多熟人的买房案例,让我对市区的楼市产生了忧虑。朋友甲甲为了改善居住,去年新买了一套商品房。因新房未交付,他还住在原有旧房中。现手头有资金约70-80万。近日他又看上了南湖某热盘,想购置一套小户型作为资产配置,问我意见。

我的想法是,南湖这个热盘价格虽不高,相对有一定性价比。若闲钱很多,可以考虑配置;但加杠杆投资,手头的资产全变成房子,现金流为负值,并不明智。

朋友刚开始接受了我的观点。但没过多久,禁不起楼盘的热度吸引,通过托关系入手了一套89方。朋友乙乙属于稳健谨慎型,现有房子两套,其中市区自住一套,外地大城市投资一套,除此还有其它投资,但手头现金不到百万。

本来吧,他这样的资产配置近乎优质,维持现状即可,等两年后那些投资收益转化为现金,再另做打算不迟。但是,近日他基于货币贬值的担忧,也在看房,想把手头剩余的现金转为值得投资的房子。

如果他真的买入房子,也要加杠杆,虽然相对其财产而言,杠杆并不高。但短期现金流受到限制,是必然的结果。

改善购房朋友近日改善购房的几个朋友,根据自身首付和按揭还款能力,刚开始都有一个较高天花板的心理价位,但最终入手房源的总价,比起原先的天花板,又高出了几十万甚至一两百万。

因为当下市场的气氛所致,购房者对提高融资杠杆买房的接受度,普遍提升了不少。土豪熟人本周,一个土豪熟人,因为滨江CBD等几个地块的高溢价成交,加上受某名校新校区的落地刺激,一口气买了绿轴某盘的三套尾房,其中2楼2套、顶楼1套。

就像股市牛气冲天的时候,一些不太着边际的信息,都会被投资者解读为利好,股价因此飙升一波。

近期市区楼市也给人同样的感觉,那些连个影子都还没有的“学区概念”,都能吸引投资者鱼贯而入。

当个体微观的行动趋同之时,它会汇集成一股洪流。洪流之下,个体需求偏好、分散决策所形成的市场不同力量之间的制衡,会显得那样的软弱无力。

这样的洪流,会裹挟时代。

这十几年来,通过对楼市运行轨迹分析后发现,有两个重要变量是难以用常理去揣度的,一是政府;二是投资客。

投资购房一旦介入市场,正常的“供需模型分析”就会失效,因为你可以判断人的理性经济决策,但你很难判断人的非理性会到什么程度,以及他们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后果。

自2019年上半年开始,本轮资产配置购房者成规模入场以来,市场的逻辑就开始发生变化。这两年,我一直在关注着市区投资购房者的一举一动,记得2019年我是这么形容新一轮资产配置购房者:这轮资产配置型的购房投资,毕竟不同于之前温州的炒房客,他们基本上属于相对理性的一族,只是担忧于货币贬值又无处投资,无奈做出这个选择。他们短期内没有抛售的打算,杠杆加得也不多,短期内会给楼市热度提供一定的支撑,但不会造成破坏性后果。

然而,资产配置购房者的节奏,被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打乱了。今天少有的全球流动性泛滥,让开发商和有钱人的融资变得少有的便利和便宜。北方城市楼市的近乎全面陷落(除北京等外),又让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把宝压在了长三角和珠三角。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温州购房者理性的堤坝被一点点地侵蚀了。于是,我们看到近期的购房行为出现了一些新苗头:----不止是用闲钱配置房产,越来越多的人用杠杆投资购房;----流动性泛滥下的“个人信用扩张”和“资产增值效应”,让富人阶层可腾挪和支配的资金大幅增加。近期市区的许多豪宅盘有点像卖菜,有钱人增配房产的意愿高涨;----因为市场情绪的感染,购房者加大杠杆比率,提高总价的耐受度,似乎已经成了普遍选择。

“投资驱动、提高杠杆”,成了当下市区楼市的关键词。

图片在一个外来新增需求占比很小的封闭市场内,如果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把现金换成房子,而不是把房子换成现金,然后在这个财富搬家的过程中,又通过杠杆放大购买力,那么,这样的封闭体系,最多还能吸纳多少房子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可以试着探讨一下,因为它对温州市区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很重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7年10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住户部门杠杆率低于10%时,该国的债务增加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住户部门杠杆率高于30%时,该国中期经济增长将会受到影响;而当住户部门杠杆率超过65%时,将会影响到金融稳定。

而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2008年,其居民债务杠杆率的较高峰是约99.82%。

假设以美国这个杠杆率为天花板的基准,来看看我们在这条通往“泡沫终点”的道路上,还有多少距离?

关于温州的居民杠杆率,之前我们的文章已经统计分析过,到2021年一季度,温州市居民杠杆率约为106%,单从数据来看,已经超过美国次贷危机时的高峰。

▲2016-2020年温州市杠杆率走势。数据来自《2020年温州市统计年鉴》,2020年数据来自温州统计。因统计口径不同,略有误差,以实际为准

但是这个数据的分母GDP,没有考虑“温州人经济”的特殊因素。因而数据的参考意义并不大。

根据2018年公布的一份温州移动手机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中国移动温籍用户683万,其中468.3万户在温州,214.7万户在外地。也就是说,每10个在温州出生的人里,有3个在外地谋生。

▲据温州波普研究院

在外温州人是以经商办厂为主,他们的人均创造产值,应该会明显高于温州人均GDP 的平均水平,有机构按照经验估计,在外温州人的生产总值,会占到温州GDP总量的1/2左右。

另外,按照温州居民存款水平/GDP总量、城镇居民收入/人均GDP两个指标来看,与杭嘉湖平原那些在外经商不多的城市相比,温州的比值显著偏高:

▲2019年浙江省部分地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数据据《2020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一般而言,经济类型和成分比较相似的城市,其居民财富与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会维持在相似水平,如果按照这个相似水平反推温州的关联GDP,也要增加1/2左右才合理:

▲如果温州GDP增加50%,则存款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GDP的比值,和其它城市趋同。上表数据,温州市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为叠加预估“温州人经济”后数字,有误差,以实际为准

这样看来,如果把上面这个修正后的GDP数据作为居民杠杆率的分母,那么,温州市2020年末的居民杠杆率应该在约70%左右。

70%左右的居民杠杆率,高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5%的警戒线,已经会给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但离美国次贷危机99.82%的峰值,还有20多个点的差距。

然而我们要知道,过去短短5年,温州市的居民杠杆率,就上升了约25个百分点。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过五年,我们就会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的峰值一样高。

假设我们也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那个居民债务高度,按照市区的经济权重推算,温州市区的居民贷款,还可以增加1500亿-2000亿。

若新增居民贷款的70%左右用于买房,按照自有资金 :住房贷款=6 : 4的保守比率推算,那么温州居民新增的购房款会有2650亿-3500亿元的潜力。

按照25000元/㎡的商品住宅均价,市区的居民,还可以新购入1060-1400万㎡左右的住宅。

温州市区现在一年新增300-400万㎡的商品住宅成交(存量内部流动,不计入统计分析),按照这样的成交量,大约四年左右,这个系统的吸纳潜力,也会走到优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面的推演过程中,有许多假设和估算,我们努力让这些假设和估算接近现实,但偏差无法避免。

所以,上面的探讨,我尝试从居民债务杠杆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种分析思路,看看温州市区楼市泡沫能走多远。

另外,除了数据和分析偏差之外,温州这座城市,以及市区的房地产市场体系,也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也不是完全静止的。远的不说,单说2017年的“大拆大整”,就给居民们注入了多少财富啊!

也许未来,会有很多新温州人来接盘;也许未来,温州的经济又破茧成蝶了;也许未来,又会有一轮的大规模老旧小区拆迁......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